邓颖超与周恩来的革命伴侣情
编者按:在中南海西花厅,曾挂着一幅邓颖超非常喜爱的国画。这是何香凝在1950年周恩来、邓颖超银婚之际特意绘制的《腊梅》。在《腊梅》中,一株粗硕的老干上,两朵梅花怒放。其中一朵正面盛开,特别阳光,而另一朵虽然也盛开着,但大部分却被粗粗的老梅干遮挡着。何香凝曾解释说,周恩来、邓颖超这一对伴侣就他们对革命的忠诚和贡献来说,都算得上是杰出的伟人。然而,在客观上由于周恩来的“遮挡”,使邓颖超这朵“红花”少了一定的光艳。
一位伟人的身影太高大,自然就会遮挡住与他互为伴侣的另一位伟人的光辉。对于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来说,就属于这种情况。“当总理的夫人其实很难”,邓大姐曾深有感触地说。这种“难”,既来自她本人的自律,也来自总理的严要求。这种“难”,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清醒、自我约束、自我要求、自我勉励。不但不利用总理的特殊地位大搞特殊化,相反还执意降低标准、作出很多物质和职务上的牺牲。
邓颖超的革命生涯与贡献
邓颖超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,为中国革命、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一切。她是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,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。
1925年,周恩来邓颖超结婚照
从女师读书时的邓颖超,到与觉悟社社员在天津街头的合影,再到晚年办公的身影,邓颖超的一生充满了奋斗与奉献。她不仅是周恩来的伴侣,更是一位独立的革命者和领导者。
1946年,周恩来邓颖超在梅园新村30号院内
邓颖超的晚年与遗产
晚年的邓颖超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自律和奉献精神。她给中共中央关于后世的“遗嘱”展现了她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。
晚年邓颖超在办公
邓颖超的一生,是对革命忠诚、对人民奉献的典范。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,尤其是中国妇女,继续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。
-
相关文章 -